English

今天 我们如何被兼容?

2000-05-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郭小聪 我有话说

1994年初我有了第一台电脑,并在一个月内靠着一本小册子掌握了五笔字型。从那以后我就再没有什么新进展。尽管后来我的电脑升级换代,一年前又添了台新电脑,但新软件我是只装不用,至今只会使用当年的wps软件。

不久前,一位朋友,一位年轻的电脑高手来帮我安装win2000,他热心的演示和指点使我大开眼界,也使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近乎文盲式的孤陋寡闻。以前我一直以为“网上聊天室”就是一个大家反反复复往那里发电子邮件以形成讨论的地方,还奇怪这有多大意思。现在才知道原来真是不见面的即时笔谈,不管千里万里有多少人参加,都可以交谈。当我好奇地往某个聊天室输进去自己的一句话后,闪烁的屏幕上很快就有了别人的回应,我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小网虫,真是不可思议。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无知状态是我自己有意无意造成的。我曾热切地希望以电脑代笔,但并不想为熟悉电脑花更多的时间,更不愿让电脑轻易改变我的生活。一方面我对电脑硬软件没完没了的升级换代感到迷惑,另一方面也担心迅猛发展的电脑网络可能以太多的信息、更多的诱惑侵入我的领地,占用我的时间,而我不太愿意,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有人说,只会用电脑打字是种浪费,可我潜意识中倒宁愿它是台老老实实的打字机,我怕自己的生活被眼花缭乱的变化所淹没,不愿被飘忽不定的兴趣牵着鼻子走,所以几年前我们学校第一次集体登记电子邮箱时,我一直没有热情去买调制解调器,结果因为不知道仍要按月交费,年底被电信局罚了款。

当然,我情愿为平静的生活付出代价,但当整个社会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候,这种内心的平衡又能保持多久呢?当我那位年轻朋友在电脑上迅疾如飞地操作,而我只能傻呆呆地看着时,当他已经尽可能地做了浅显的解释,而我还是很抱歉地似懂非懂时,隐隐的惊惧之感就涌上心头。千百年来,传统社会都是承上启下,依靠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循序向前,但是到了我们这一代,文明传承的方式却突然从脚下断裂,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上一代人反而要向下一代人学习。如今,靠电脑起家的全球首富,12岁担任大公司咨询顾问的电脑神童,这些成功者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他们全都很年轻,而且似乎太年轻。老一辈人积累创业的漫长过程,他们抬脚就过,因为他们靠的是“知识经济”。而且就知识而言,老一辈的经验似乎也不再能帮上什么忙。他们是极具创新精神的一代。

也许,我们自以为仍处在主流之中,时代主流却不知不觉地把我们推向边缘;当我们在传统意义上还是年富力强的一代时,在信息时代却成了较早被淘汰的悲剧性的一代。就是说,我们仍然因为自己的年纪受尊敬,却可能不再是老师了。即使我们鼓足余勇,努力掌握全新的知识,那抹不去的生活印痕也会给今天的理解带来障碍。年轻人接受新事物就像接受出生时的第一缕阳光一样自然,那些电脑软件中层出不穷的窗口,对年轻人是人机对话的捷径;而对许多老一代人来说则像是迷魂阵,反而不知所措,裹足不前。

我承认信息时代的列车已经隆隆而来,不可阻挡,我也感到自己似乎有些落伍,但我还是固执地心存疑问。我总觉得,人们生活的真实兴趣究竟是应当固守自己身边的世界呢还是应付于广大无边的虚拟世界,这似乎仍然是个问题。过去,我们对世界其他地方知道发生了某件事情、产生了某种影响就行了,而今天我们会知道一切细节。但即使我们能够承受信息爆炸的容量,我们又靠什么来分析它呢?是靠更多的信息还是靠富于智慧的思索?而智慧的得来是需要时间的。当然,有人说电脑可以节省许多时间,它节省了谁的时间?我觉得它节省了“悠闲自在”的时间,换来的是更多忙忙碌碌的时间。以前给海外的朋友写封信要用一两个月,而现在一个月发三四封电子邮件都不算多,千山万水的阻隔再也不是借口。如果说呼机、手机的出现已经使人时刻落入他人掌握之中,那么电子网络的联通又使得个人生活的优闲显得像是对其他人的怠慢。

当然,这也许是前进中的问题,也许不算什么问题,我们这一代人可能因为自己生活的变动而忧心忡忡,年轻一代却永远是伴随着主流生活乐观向前。从宏观上讲,我倒也相信人类是怎样豪迈地走过来的,也会怎样骄傲地走过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